2019/10 - Himeji Castle and short stopover at Kobe - 姬路城和神户
姬路城
由于没有提前计划来京都除美秀的其他行程,所以临时看了一下地图,决定去一下上次没有去的姬路。从京都坐新干线大概1小时左右,如果是非新干线JR的话会稍微慢一些(多40分钟左右)。到了姬路站下车,沿着姬路城堡的指示牌,出车站门右拐就能远远地看到,在大路的尽头,纯白色的天守阁非常地显眼和容易辨认。
姬路整个城市小而安静,一些小细节让人感觉到小城市的人情味。例如路边人行道上,这些花坛是由当地居民承包负责的,都有写着住户的名字。经过的时候,正好遇到一个阿姨在给自己负责的一块花坛浇水。
日本的井盖的用心程度已经是名声在外了。姬路城也不例外。
这个城市吉祥物的卡通形象到处可见,就连道路施工的围栏都不放过。。。
城外的广场上正举办着当地居民的盆栽大赛得奖作品
姬路城以其城堡纯白色的外观,成为了很多日剧取景的心头好。
参观路线从菱之门进入。菱之门是根据地形精心设计过的,城门地势在高点,而且背后可以非常隐蔽地埋伏守兵,两边还有射箭孔来夹击往上冲的敌军。
油壁。城中很多的路线为了给敌军制造阻碍,都设计的蜿蜒曲折,这些曲径的两边就是这种油壁。木制的边框里由砂石一层层堆积而成,结构非常坚实。
天守阁是可以进入参观的,不过要脱鞋进入。每一层都有各自的highlight的物件。
在大天守参观完毕,转入小天守。这里展览了姬路城天守阁几次修复的记录。姬路城堡本身的修缮过程比较有趣。姬路在二战前就有摇摇欲坠的倾向,中间一些小部分在30年代就已经开始塌方。但是由于战争,修复工作一直搁置。二战期间姬路城堡的幸免于难的故事一直传承至今。当时姬路城遭到了美军空军的连续轰炸,居民为了掩盖城堡,在其外表铺上了黑色的网来迷惑投弹的美军。当整个姬路城被轰炸的体无完肤的时候,姬路城堡反而几乎毫发无损。后来在顶楼翻出了一颗未爆炸的炸弹,更是让后人觉得庆幸。
姬路城在56-64年的时候经历了后来被称为“昭和大修理”的历时八年的整修。这是350年以来第一次对其进行大型修复。但是与其称之为修复,倒不如说实际上是重新进行建造。因为整个过程中将整个天守阁完全拆除,用200米长的斜坡运出,更换了50%以上的部件之后,再重新组装而成。天守阁原本有东、西两根大柱,从底部一直延伸到6层25米高,各自由两棵树衔接而成。在修缮期间,西大柱被一根完整的日本柏树替换,被替换下来的旧西大柱在天守阁外面陈列着。(见前照片)
在2009-15年之间,姬路城又经历了一次“平成大修理”。这次主要集中在修复屋顶的瓦片和墙壁。
在门口特地对三个年代修复后的鯱(鱼身虎头的神物,用来装饰城堡屋檐)进行了对比。可以看出昭和和平成年代的基本没有任何差别。而明治时代的纹路就要细致很多。
姬路城堡旁边还有一个好古园,是一个日式园林,90年代建造。好古园和城堡有联票(只是多50日元),但是个人觉得乏善可陈。走马观花扫过。
在日本各种历史古迹参观的时候,基本上每次都无一例外地会遇到当地来field trip的小学生们。
整体而言,如果是第一次来日本又有多余的时间实在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去的话(which probably never happens in reality。。。),倒是可以来一下姬路。但是去过大阪京都奈良镰仓等等之后,姬路就有点鸡肋和令人审美疲劳了。我也实在不能理解姬路城堡的“日本第一名城”的说法,从历史重要性上实在是无法justify。即便其被誉为日本保留程度最高的城堡,这也是因为50/6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多次翻修,一定程度上来说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经过了重新建造。
神户
从姬路返回,天色尚早,临时决定和上次从大阪回来一样路过神户作半日游。从sannomiya站(三ノ宮,JR-sanyo线上神户站下一站)出来后,先去了北野区旧殖民地,非常失望。只有几个零星的欧式建筑,而且感觉有点touristy而且半吊子的欧美式风格。其中的英国屋号称有福尔摩斯的卧室的replica,但是时间已晚就没有进去。
在北野逛了不到15分钟,我就转去海港边上的美利坚公园。这一片的建筑比较有现代感,搭配上海景,引来了很多市民在这里小憩和休息。(照片)整体上神户的海港让我想起了高雄港,很新,也很努力的在营造一种舒适的氛围,但是总觉得有点太刻意而没有太多的深度。
个人感觉:神户同样也是相对比较鸡肋。由于历史原因,在神户可以看出非常明显的西洋风格,而且非常普遍,从建筑风格到餐馆的菜系到各个店铺的取名。但是同时也失去了一些日式特色,感觉有点像到了一个美国海岸线上的新兴旅游城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