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 - Japan - Tokyo - Imperial Palace, Edo Tokyo Museum - 皇居,江户东京博物馆

2016 - Japan - Tokyo - Imperial Palace, Edo Tokyo Museum - 皇居,江户东京博物馆

皇居

从北海道回到东京。上午去了皇居。本来是为了重访一下皇居外苑的公园,上次来的时候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。12/23日正好赶上明仁天皇的生日,是一年中皇居内部唯一对民众开放的一天。天皇会出现并对民众致辞。上午8,9点钟就已经人潮涌动。这让我想起《菊与刀》里面写到的一点:日本天皇虽然并没有多少实权,但是日本人民对于天皇这个象征性符号的尊敬和服从是发自内心的。上一秒还在誓死与美军同归于尽的士兵,听到天皇宣布投降之后,马上放下军刀不再抵抗。

明仁天皇非常亲民,而且是鱼类专家,在《Science》和《Gene》这种世界顶级科学杂志期刊上发表过论文,最近又表达了生前退位的意愿,非常得日本人民的民心,有很多人这一天来拜访也并不奇怪。


二层楼高的实物1:1 的朝野新闻总社的模型。朝野新闻是明治维新时期非常著名的liberal派的新闻杂志。

19世纪初期江户最著名的歌舞伎(Kabuki)场所:“中村座”的原尺寸复原模型。

宽永时代的日本桥

江户东京博物馆是最喜爱的东京的博物馆之一,上次因为时间有限没有仔细参观,这次来重游。整个博物馆就像一个立体的历史虫洞,从入口到出口,走过了江户/东京的几百年的变迁。里面对各个时代的建筑,风土人情,和历史背景的介绍非常详尽又不枯燥,值得一去再去。

博物馆入馆进门就是一个模拟的日本桥,从上面走过之后,可以看到一组重塑的宽永时期(17世纪前半期)的日本桥的模型。日本桥约51米长,在当时是江户的交通要道,自然也聚集了各色的商人。从模型里可以看到各种职业的人偶:渔民,商人,米贩等等。整个模型似乎定格了300多年前的一个瞬间,让人感觉仿佛都能听到那各种市集商贩们的嘈杂的叫卖声。

宽永时代的日本桥

宽永时期越前福井的藩主松平伊予守忠昌(大名)的住宅。毁于1657年的明历大火。按照介绍,从那以后,再也没有大名建造如此之奢华的住宅。这个模型是根据三个屏风画的描绘来重塑的,右边的是侧门。

这里右边的才是正门

两国桥

宽永年间(1624-1643)的江户,此时战争基本已平息,江户幕府统一全国,江户的人口扩张迅速。但是明历大火(1657)烧掉了大半个江户城。从此江户进入重建阶段,幕府也对江户的布局做了非常大的改造,其中明显的一点就是把江户去军事化,进行以行政职能优先的改建。大名的住所开始被迁移到江户外围,在城市内拓宽道路,设置空地来降低火灾的风险。

作为对外的拓宽的一部分,架设了两国桥,把河对岸的地区也带动开发起来。两国桥的西边分布着各种娱乐场所,例如茶屋、杂技台、歌舞伎剧院,寿司屋等等,还有各种街头艺人和商贩。夏天还有烟火活动,此时河面上的船只就可用来观烟花。这一段历史和场景和西雅图倒是有异曲同工的相似。

江户时期的寺子屋

除了各种建筑外,博物馆同时也陈列很多民众生活的小细节。例如江户初期洗衣服的方式。分为“板張り”和“伸子張り”(网上找到的对比图)。后者比较复杂,需要靠竹子的张力来把衣服撑开,后来就渐渐消失了。前者只需要一块木板就好了。

在长屋的后面,还放置了水井、垃圾和厕所的模型,重现了当时长屋室外的布局。这些是公用的区域。洗衣服和洗菜都是在室外的水井边上。厕所的设计比较有趣,区分了小便和大便两个小隔间,但是只有大便区是有半人高的门,基本上没有什么隐私可言。

江户时期的小朋友的生活也开始丰富了起来。面向大众的教育场所(寺子屋、Terako-ya)开始流行,对6-10岁之间的儿童教授阅读、写作以及算术等课程。再大一点就转入学徒制。这样的变化对江户时代的教育程度的提高起了很大的帮助。文盲率大大降低。

关于儿童的绘画

越后屋骏河町

越后屋骏河町

“越后屋”的招牌。这其实就是后来全球著名的三越百货。创立于1657年,原址在日本桥附近。这是“骏河町”店的模型,是原址大火之后,1683年迁址后的本店。这个模型不光描绘出了当时越后屋的店面之气势,更有意思的是放置了很多salesman与顾客的人偶,形态各异,展现了当时越后屋与顾客的这种无距离互动的销售方式。

浅草六区,明治时代文艺中心区

随着展览往前推进,时代转入明治时期。浅草六区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区域:

  • 电气馆:电器商店+日本最早的电影院之一
  • 三友馆,大勝館 ,富士馆,帝国馆,千代田馆:电影院
  • オペラ館(Opera House):剧院,电影院

这一部分最令人震撼的还是“银座红瓦街”的重现模型。银座红瓦街(Ginza Bricktown)得名于其建筑材料(红砖),其原因是因为银座大火之后,重建的过程着重考虑了防火,所以从传统的木材改为用砖瓦。可以看出整个城市的棋盘式布局已经有近现代西方城市建设的痕迹。其整个重现程度非常之高,各个行业的人物的行为举止、日常作息都一一描绘极为精致,还有日夜更替。光观看每一个人偶在做什么就可以不知不觉地看上一个小时。

整个场景里最有戏剧性的莫过于这一幕人力车与马车相撞,引起纠纷,招来警察解围,还有很多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。

狗狗也是惟妙惟肖

水井,晒衣,玩耍的儿童。日式的住宅

日报社,完全西方化的建筑。与住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

钟表店

再之后就转入大正(战前)、昭和(战时,战后)和平成(战后)等时期。一个展区展览的是当时的东京人在空袭时期的家里的日常布置,基本没有任何易碎物品,家具都被绳索等固定住。

最后的展区(60年代之后)就开始出现很多有亲切感的展品了。比较有意思的部分是日本小学生从60年代到新世纪的午餐对比。不过我觉得后来的食品反而越来越不健康了。。。

好想带回家玩。。。

”あの日 あの時 あの場所で   君に会えなかったら    僕等は いつまでも 見知らぬ二人のまま”


东京街头

在东京真是躲都躲不开东京塔。我还是比较喜欢日间红白相间的东京塔。

お休みなさい

2016 - Japan - Otaru - 小樽

2016 - Japan - Otaru - 小樽

2016 - Japan - Tokyo - 東京 - 博物馆和美术馆们

2016 - Japan - Tokyo - 東京 - 博物馆和美术馆们